9/17 板橋社大【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第二回上課紀錄
文 / 唐可歆(講師)
本周小葉老師繼續帶大家來探討現今新聞相關議題,很開心的,這次我們多了兩位夥伴加入討論,分別是老朋友玲琬姐和新朋友任廷。
首先,小葉老師給大家看四張沒有圖說的照片,請大家從照片中的環境和人物來猜一猜照片中的故事,最後小葉老師再揭曉謎底。大家從看圖說故事的過程中都發現到,光靠照片實在很難客觀猜出事件的真相,尤其有些照片很容易誤導大家的解讀方向,像是我們憑著對有色人種的刻板印象,常會出現錯誤的解讀。
小葉老師談到近日郭富城在媒體上為自己在聽障奧運閉幕表演中請郝龍斌市長下台一事道歉,各家媒體對郝龍斌市長的回應卻各有不同的解讀,文章標題從下的輕的『不需要』到下的重的『沒有必要』都有,而這些語感都會左右讀者對這個事件的觀感。又,新聞媒體也慣於為特定族群貼標籤,像是草莓族,IE設計師等等,無形中更僵固了社會大眾對這些族群的刻板印象。
黃大哥回應說,其實最近網路新聞帶來了很大的便捷性,因為同一則事件可以同時比較不同媒體的報導角度,取得相對客觀的資訊,當然,讀者個人的成長背景、生活經驗也是影響自己解讀事件角度的重要因素。小葉老師很同意黃大哥的說法,她補充說明,人們其實要有檢驗新聞背後意識形態的能力,再者,自己實際去參與媒體運作過程,也是一個途徑去理解記者和新聞工作者為何及如何產製出新聞。
小葉老師提到「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是一句亙古以來的新聞價值判準,而媒體用這套價值對新聞所做的選擇和詮釋,也影響著我們對事件的看法。例如近日被繼壹週刊揭發張韶涵遭母控訴惡意拋棄的新聞之後,其他家媒體後續又大肆報導張母指稱張韶涵遭人下降頭的消息,這種新聞內容乍看之下容易引起閱聽眾的好奇,新聞性十足,但是媒體對於迷信的過度報導,無形中會強化整個社會對於怪力亂神的錯誤想像。
當小葉老師詢問冠嘉對於「好生活」的想像是什麼,他覺得好生活應該是享有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然而小葉也說道,媒體對於好生活的描繪經常侷限於外在物質的擁有,像是以養生為訴求的保溫杯,或是富有設計感的名牌家電等等。另外,台灣的媒體也特別愛強化經濟市場與股票的關聯性,彷彿股市的漲跌左右著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擁有財經專長的黃大哥補充回應,其實股票投資行為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類似賭博行為的短線操作,目的在於在短時間內獲利,一種則是對於國家產業的長期投資,長遠來看是比較穩健的。
在休息片刻後,小葉老師播放由公共電視製播的媒體識讀節目《換個角度看電視---新聞篇》,片中呈現了電視新聞記者一天緊湊的編採工作和所承受的時間壓力。小葉老師說,最近電視新聞台已一昧地跟著蘋果日報的內容走,也就是記者要跑哪一條新聞,已經從當天早上提前到前一天晚上從報紙內容中決定。在報社方面,配合現代讀者習慣看圖片勝過閱讀文字的習性,文章字數已經大幅刪減,相對的,圖片所佔的篇幅也就變大了。小葉老師也觀察到,以前的記者會自認為是一個社會「影響者」,所以對自己所作的報導具有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但是現在的記者會認為自己充其量只是一個訊息的「傳播者」,他只管將資訊傳播出去,至於對閱聽人會造成什麼影響,則不是他要考慮的問題。
小葉老師回憶起自己從師大社教系畢業後,因為對媒體工作的喜愛而毅然決然放棄教職,進入報社當記者,那時報業媒體的發展如日中天,她服務第一年就領到了四個月的年終獎金,但是隨著媒體的榮景不再,當去年離開報社時,早已取消年終獎金的福利。
媒體環境的惡劣伴隨而來的是廣告分食的激烈競爭,新聞也淪為商業產品而被買賣。媒體以企業化的手法經營,一方面又長期與徵信社合作,取得名人的八卦照或是具有煽動性的照片。一方面盡量尋求最精簡的成本與人事來獲取最大的利益。小葉老師談到,在這次八八水災中,電視或報紙對救災的報導大多是水災後的兩三天才陸續出現,這很可能是因為報社和新聞台的編制中,大多都把地方記者的職缺給裁撤掉了,所以水災發生後,媒體才急忙派駐中央的記者到災區去做採訪報導,電視新聞和相關談話性節目也都會請民眾儘量上傳自己拍到的災區照片或影片到電視台網站,藉以蒐集電視台因記者不足而疏漏的災區消息。
小葉老師語重心長的說,現在的電視新聞報導中,已經很難發現對公共利益或公共事務的深入報導,電視台總是將責任推卸給觀眾,認為就是因為觀眾愛看,所以羶色腥新聞才會大行其道,但是這樣的說法是否公平?是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反省的部分。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9/17 新聞中不能說的秘密 | 板橋社大第二回上課紀錄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