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毒奶」風波逐漸擴大,本週上課一開始的「新聞分享」時間,大家大多提到有關毒奶的新聞,顯然在遇到重大緊急事件時,媒體也成唯一個很重要的消息發布站,不過也有同學指出,媒體雖然扮演很重要角色,卻也沒有「講清楚說明白」。娟芬姊覺得,媒體說多少ppm有問題,卻也沒有詳細地說明是怎麼樣有問題?2.5ppm的標準又從何而來?導致民眾無所適從。
其實,由中國記者揭露的「毒奶新聞」之前,毒奶早已流竄多時,只是礙於龐大的商業壓力,居然令大陸媒體沉默多時。可見媒體在面對良知與生存壓力時的掙扎有多大。所以廣告絕對不是單獨存在於電視節目、報紙正文之外的空間與時間,而是與整個龐大的媒體產業互相交纏、難捨難分。
今天上課的內容即與此有密切的關係,到底廣告、商業壓力如何去影響媒體產業結構與媒體內容呈現呢?此外,廣告本身又有何魅力,如何有效勾起觀眾的消費慾望?在課堂一開始,蕙如提出一個大摘問:我們購物時是否會受到廣告影響呢?接著隨即播出五分鐘的小短片,片中作一個實驗,看看我們會不會因為廣告而選擇商品。一群小朋友先看過不同的廣告,並且對相同品名、不同商標的產品做出選擇,實驗過程將包裝全部隱藏,讓這群小朋友猜猜看自己喜歡的產品是哪一個,而大多數小朋友的確無法嚐出原本自己所認定的飲料產品,進而證明了廣告、包裝影響了我們對於產品的認識與選擇。
此外,廣告內容也是一門大學問,當我們平常習慣「勞工朋友喝威士比、裝西裝的紳士喝威士忌」的時候,其實也落入了一種「什麼身分就該做什麼」的刻板印象。而美艷動人的內衣廣告與廚房用品廣告,也都複製的社會上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尤其是內衣廣告中的「讓男人透不過氣,讓女人爭一口氣」的台詞,也讓我們重新反思這些廣告透露出來的訊息就是「女人要穿好胸罩讓自己的胸部看起來大又美,好爭一口氣」、「擁有大有美的胸部才會讓男人幕不轉睛,透不過氣」。
廣告的確是一門大學問,有的同學認為有廣告的商品比較有保障,他也比較敢去購買。也有的同學覺得做廣告創意的人很辛苦,要設計出很多感動、有趣的廣告。但是當大家一起透視廣告背後的意識形態與廣告力量如何影響媒體內容走向時,也因此有機會一起以新的視角觀察廣告所帶來的各種現象與問題。
2 意見:
廣告訊息真的很有趣,但是也處處充滿隱藏的意識形態!
我覺得最經典的應該是幸福RV,那種買車等於買到幸福的假象耶!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