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板橋社大 板橋影像記錄社 課堂記錄 Peopo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板橋社大 板橋影像記錄社 課堂記錄 Peopo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板橋社大│板橋影像記錄社│2011年3月15日│第2堂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2

記錄│洪佳儒


適禎認真看了昆龍老師交代的作業,不僅上網找到位於路中央變電箱的報導,並且寫下心得。廟宇被拆掉,留下變電箱站在路中,適禎覺得政府只想拆除它想要的,她不理解政府為什麼會有差別心態。而偷跑的公告讓她覺得政府十分霸道,政府執政根據其需求,而人民無法說不。蕎茵覺得這樣的情況很危險,她猜想有可能是社區里長沒有很積極處理。昆龍老師提到,我們平常看到一些事物,視之理所當然,但是是否發現背後的故事?他希望同學隨時帶相機拍攝週遭環境,其實題材唾手可得。


上禮拜還有一項功課是帶老照片和大家分享。打頭陣的是武重,從台東騎單車到屏東,四天四百多公里。


大家都十分專注,聆聽武重的故事。


元香和惠娟帶來珍貴的黑白照片,民國48年瑠公圳第一個住戶於門前拍照的相片。這戶人家以竹子蓋房子,那時的圳溝很大很乾淨,居民都會到那裡洗衣服。


蕎茵從網路上找到過去中華路的照片。原本中華路聚集電影院和美食,學生也會到此處訂做制服。她認為也許是政府因應都市化和國際化,而拆除這些老建築,改建林蔭大道。武重說以前鐵路兩旁都是違章建築,拆掉並蓋中華商場,又因為時代進步必須屏棄。老師提出不同的想法,為什麼大家喜愛到歐洲看古老房子?時代進步未必要拆除老房子,也許有另個方式能讓新舊並存。

阿文帶來的照片是充滿童年回憶的老房屋。以草和水泥建成,預估已有七、八十年歷史,讓他回想起小時候每天花費二十多分鐘,赤腳步行到學校。

聽完同學們分享的故事,老師說這個作業的目的是要大家能用相片說故事。過去有照片挽留那瞬間,而今日的照片在一、二十年後,也會是老照片。為了讓大家仔細思考住家附近的特色,尋找攝影題材,老師發下圖畫紙,居住相同區域的人成為一組,一起討論當地特色,發揮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精神。


新同學盈延很認真地畫圖,木欽的笑容真的很可愛!


新同學政甫還先在筆記本上畫草稿,課程開始自我介紹時便說自己想拍在地文化。後面的素珠也很認真地盯著圖畫紙,描繪腦中的地圖。


元貞說大漢溪河道很寬但水很少,從河濱步道可以走到大溪老街。而過去風貌和今日相差甚大。


阿文總是愛搞笑。阿文和細真介紹玫瑰公園,細真常帶小朋友到公園溜滑梯,那裡也許多老人在樹下下棋,435藝文特區裡還有令她印象深刻的白沙灘。阿文也補充一座很大的土地廟,大小神加起來有四十尊左右。


住在土城的林立和金來用繽紛的紅色和綠色畫出地圖。林立開頭便介紹好吃和難吃的店家。金來提到土城彈藥庫,和有機的輝要農場。


蕎茵、適禎和新同學劉驊覺得住處附近生活機能方便,有24小時民歌西餐廳、民生公園、王品等。


來自新店的元香和惠娟說明圳溝上有些老式建築土角厝,而且有時還會聽到軍營唱軍歌、鳥叫和貓求愛的聲音。


武重的地圖上有第一運動公園、新板特區、福德宮等等。

最後,老師用張照堂的部落格說明,一組照片如何說精采的故事。而下堂課的作業便是拍攝一系列照片,試著組合起來說一個好故事,做為剪接練習的題材。


閱讀全文...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板橋社大│板橋影像記錄社│2011年3月8日│第1堂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0


第一堂課相見歡,大家開始介紹自己和居住的週遭環境。

記錄│洪佳儒

黑板寫滿了學員的名字,第一堂課,昆龍老師請大家自我介紹,談談自己居處環境的狀況和對課程的預期。課堂中,有好幾位老學員:阿文提到四維公園有許多活動,充滿攝影的題材、木欽和素珠不僅是老學員,社區報上還有他們的作品,其他新面孔,惠娟和元香來自新店瑠公圳,吊腳樓的建築十分特別,廚房和廁所在家的對面,因為可能被徵遷,想用鏡頭記錄下自己的家園。琳瓊住在板橋江子翠站附近,一開始只是希望里長號召大家清潔社區,後來創立社區發展協會,邀請大家關心社區。


林立說平常會拍照,沒有方向和主題,希望從這堂課學到更多東西。


木欽興奮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登在社區觀察報的照片。

細真想用影片寫她的自傳,引出這堂課的宗旨。昆龍老師開設這堂課,不只教授拍攝和剪接技巧,並且關心周遭的環境,用影像和文字記錄細微的轉變,如同一個人樣貌逐年變化,而環境也是,積年累月的記錄便會令人感受到所謂的「滄海桑田」。

昆龍老師也提到「公民記者」的概念,只要是公民拍攝、書寫某些公共議題,放到網路上,都可以成為公民記者。而公視PEOPO即People Post,人民到網路張貼東西之意。他拍攝大埔事件的影片,快速在網路上流傳,跳脫主流媒體的角度,記錄當時土地被徵收的事件。

昆龍老師向大家介紹PEOPO,一般民眾可以將自己記錄的事件放到網路上。

大家的印象中,板橋有什麼特別的事物呢?有人提到林家花園、南雅夜市、435藝文特區、湳仔溪及受人矚目的新板特區的高房價。昆龍老師說,如果沒有居住過板橋,一般大眾對板橋的印象大多來自新聞媒體的報導,但即便住在板橋,對於板橋的熟悉程度如何?而不論居住多久,對板橋的變化又有全貌的瞭解嗎?

播放周錫瑋當台北縣長時的新板特區影片,大家對此有一番熱烈討論。元貞認為交通和借書變得方便,而阿文認為有利有弊,雖然生活機能變好,但人口增加,空氣汙染、治安等問題也隨之而來。武重反對興建大巨蛋,不僅浪費錢,空間轉為私有,附近居民不能隨便進入,也因為委外經營而導致交通打結。昆龍老師認為好壞視個人立場而定,對於在地者和從外地來者的影響不同,都當作公共議題加以討論。

老師播放自己拍攝的照片與官方影片作為對照,如萬坪公園生態池、湳仔溪等的現際狀況,以前的追風廣場縮成一小塊後的樣子。老師也分享,之前颱風過後特地跑去拍湳仔溪,驚訝地發現平日家庭汙水排放的湳仔溪竟可以變得如此美麗。

最後,老師給我們看一張老照片。曾經是鄰里聚會場所的剝皮寮「老人茶室」,因為徵收緣故當地居民被迫遷離,於是女主人聚集子女、女婿媳婦和孫子回家吃飯,這頓飯便成了對成長家園的告別。課程結束前,老師說明下週的作業:每位學員準備一張老照片,跟大家分享照片背後的故事。

第一堂課,老師希望大家對於日後的課程和作業,不要感到太大壓力。而是,能夠隨時觀察、記錄週遭環境的變化,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經驗和記憶,構築自己的看法,跳脫主流媒體和官方角度。


閱讀全文...
 
媒觀在社大|社區觀察報. Design by Po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