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廣告面面觀 | 淡水社大第二堂課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廣告面面觀 | 淡水社大第二堂課 | 10月24日
紀錄:陳正釗

今天這堂課講的主題是「廣告」,平常在看電視時,我們是否發覺廣告占據了不少畫面,廣告的內容、訴求、帶給觀眾的感受,這堂課有充分的介紹與討論。





一開始老師先放了六段廣告,問同學這些廣告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其中有安全帶廣告、汽車廣告,還有日前很紅的殺很大的廣告。有同學認為「殺很大」廣告傳達「性」的訴求,因為重點好像都放在瑤瑤的身上,對於遊戲本身的宣傳不大。汽車廣告同學們則普遍認為很感動也很成功,因為內容提及家庭親子間的互動,能給觀眾比較深刻且貼近生活的感覺。

接著大家討論到新聞廣告化的問題,各家電視台常常在播新聞時,會突然以新聞報導的方式廣告自己電視台的節目,宣傳自己節目有啥活動。這到底算不算一種置入性行銷呢?同學們的答案是肯定的,更有同學認為這就是種欺騙,新聞時段就該播新聞,而不是為電視節目打廣告,廣告應該從新聞中分離才對。

回到廣告本身來談,廣告不只是廣告,廣告行銷的內容不只是商品與服務,還有很多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在廣告的形象塑造上,也多會尋找與生活上常見的人事物,例如要拍個提神飲料的廣告,就會演勞工辛苦的打拼工作,或者拍攝沐浴乳廣告,看到的形象就會是很性感的美女。常看到出現在廣告上的形象例如:賢妻良母、成功人士、有活力的年輕人、外勞等,但容易發生的一件事就是性別角色偏見,在塑造女生形象時常用感性、消極、作家務,而男生總是具有領導能力、積極、有權威。廣告若是一直複製傳統性別的刻板印象,觀眾就會受到這樣的觀念影響。我們看了一段醬油廣告,內容把媽媽形象定成數學不好,作菜作不好是媽媽的責任,很明顯的有性別偏見。

還有,廣告所陳述的世界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嗎?廣告建立不真實的世界觀會讓觀眾的價值觀受到影響,以麥當勞為例,廣告總是營造出一種歡樂的感覺,告訴觀眾該來消費,卻沒有提及速食吃多並不好,有同學修過營養學也告訴大家,可樂裡的磷酸會侵蝕骨骼。另外還有廣告會扭曲性別認同與身體觀,像是某豐胸廣告的女主角灌輸觀眾胸部要大一點才能擁有多一點權力,這些都是廣告帶給我們的價值觀,值得我們去思考。

老師又放了一段影片,內容是實驗不同品牌的飲料廣告,對消費者會有影響嗎?實驗結果發現其實飲料內容物大同小異,但廣告的確能讓消費者增加購買的興趣。同學們也討論是否會在乎品牌的問題,有的人說不會,買便宜的就好,有的則說第一次會想試試不同的牌子,但沒新鮮感後就還是價格取向。最後我們思考,廣告的目的在於促進消費,但「只要消費,就會快樂」?看了段信用卡廣告的情境,真的給人種快樂的感覺,但或許消費不是唯一的方法,是否該一直追求物質上的快樂,這是這堂課最後的反思。

0 意見:

張貼留言

 
媒觀在社大|社區觀察報. Design by Po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