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傳播權 & 採訪寫作技巧 | 淡水社大第三堂課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傳播權 & 採訪寫作技巧 | 淡水社大第三堂課 | 10月31日
紀錄:高千雅

今天一剛開始上課,可歆老師就先丟出一個問題給大家:上周上完課之後,對媒體的感想是什麼?俐俐姐說,我們不能太過相信媒體,因為以前家中發生過一些事,媒體曾經來採訪過,但之後看到報導後發現與事實有所出入,因此了解到媒體並不能完全相信。惠玉則說,我們應當懂得自己主動選擇想看的媒體,雖然不能完全相信媒體所報導的,但也不能因此而不關注社會上所發生的事情。


接下來可歆老師說到,媒體常淪為政府控制社會、灌輸思想的一項工具,但重要的是閱聽人是否能夠站出來為自己發聲;而現今民主社會中,媒體更應為多元文化所展現的公共空間。

接著就討論到:我們該如何實踐傳播權呢?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表意能力,促成公民發聲。媒體對人權及隱私權的侵犯,向來爭議不斷;而這些在法律上雖有保障,但還是需要當事人及公民「主動」申訴。可歆老師接著播放了一段十分有趣的影片,是有關於某大報誤報街友舉廣告牌工資僅三百元,引發街友的不滿,進而拍攝一段新聞影片,由街友親自現身說法,反映真實情況。

最後提到,我們可以消費者(例如:抵制媒體)或是公民身分(例如:要求媒體自律、公民發聲)進行媒體改革。

接著今天請到了前中時資深記者,目前任教於世新大學的小葉老師,替大家上新聞採訪寫作。老師本身跑新聞的經驗豐富,將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歷分享給大家,上起課來活潑生動,大家的反應也十分熱烈,接二連三的提出問題。小葉老師告訴大家,一定要親臨現場,才能夠寫出最真實的報導;而寫一篇新聞稿,一定要有文字、內容、以及最重要的照片,才能開始著手撰寫。老師也提到,人物專訪是一個滿難切入的報導,她舉了幾個以前發生過的例子,教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深入話題,主動引導受訪者。原來要訪問一個人,有這麼大的學問阿!

今天的課程,就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下結束了,看大家的反應如此熱烈,想必學到了不少有趣又實用的知識喔!

0 意見:

張貼留言

 
媒觀在社大|社區觀察報. Design by Pocket